虽然有“缺”但仍向往“圆”,公益微电影诠释“圆缺”中华智慧
编辑:admin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4-04-24       浏览人次: 640

2022年9月9日,腾讯新闻与碧桂园联合共创的中秋公益微电影《中秋观察报告》正式上线。影片以一个千年之后的未来人视角,站在未来的时空、以高阶文明的维度,通过对不同时代中国人与中秋节的观察和记录,表达了对“圆满”的美好追求,同时接纳“不圆满”的中华哲学智慧,邀请每个人共赴“圆满”。

来自3022年高阶文明的《中秋观察报告》

1000年之后,也就是3022年,未来人0815特意选择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降临月球,他带着最先进的超时空望远镜,独自执行一项特别的任务——观察并记录新生代第四纪人类文明,破解“月亮崇拜之谜”。

随着望远镜刻度和角度的调整,他看到了远古、西周、唐朝、宋代和现代五个不同时空片段,记录下不同时代的人类与月亮的关系变化,并最终被人类先辈的“团圆文化”深深感动。

上古时,先民在月圆时拜月,表达他们敬畏自然与生命的初心;西周时,天子率群臣在秋分祭月,表达对丰收的感恩;到了唐朝,壮志未酬的李白正月下独酌,他举杯邀明月,以洒脱扫去失落与阴霾;而在北宋,苏轼因为思念弟弟正对月赋词,“千里共婵娟”的真情让0815若有所思;到了现代,一个用望远镜望月的孩子眼中映出了月亮,也映出了阖家欢乐的中秋团圆饭,幸福温馨的画面令0815对中秋节心生向往,在原地沉思良久。

这部《中秋观察报告》另辟蹊径,创新性地采用了科幻手法,站在未来的高阶文明视角科普了中秋的演变,大开脑洞的同时不失文化沉淀。同时,从月球出发的“第三视角”也带给观众更多的启发。而从一开始的冷峻与不耐烦,到最后被人类的团圆文化感动,未来人0815对中秋的态度转变,也传达出中秋这个节日所蕴含的情感力量。

在短短4分多钟的篇幅里,微电影串联起5个不同时空的中秋故事,为人类的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新颖的解读,更在细节上细心考究,仿佛身临其境与先辈们进行“隔空对话”。片中每一时代过中秋的方式、每一幕的场景都根据典籍记载复原,有记可查,有载可考。无论是中秋这个节日的日期演变,还是节日承载的功能与仪式的演变,抑或是片中的服装、化妆与道具,这些细节背后都蕴含了出品方的匠心,更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染力与代入感,使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,增强文化自信。

在画面视觉上,微电影刻意采取了上下分屏的设计将画面一分为二,通过上下的互动深化主题。上方的画面呈现月球场景,代表着高维视角,也是旁观者视角,暗喻着用超越时空之外的视角来看待中国节日。下方画面则呈现地球场景,这种视角是当局者视角,代表着正常时间流动之下的视角,也暗喻着以“过程”的方式看待中国节日。当画面的上下边界越来越淡、画面色调逐渐变暖之时,全片的情感也随之推向高潮。

阴晴圆缺之中,“身在栖息之所,心有安放之处”

借助中秋这个特殊的节点,基于当下的社会环境与大众情绪,《中秋观察报告》表达的核心主题是对“圆满”的美好追求。

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”。无论是一次旅行计划的取消,还是一位亲朋故友的逝去,人生不如意之事有十之八九才是常态。

当明白“圆”不是轻而易举,对“圆"的追求才更显珍贵。实际上,接受“不圆满”、追求“圆满”也是中国哲学的智慧,是世世代代传递的价值观——哪怕处在阴晴圆缺中的世事变化之下,人们依然盼望“花好,月圆,人常在”,期盼家庭美满、永远心怀美好团圆——“身在栖息之所,心有安放之处”。

未来人0815起初只知道完成任务,为了尽快获得结果显得不耐烦,最终却被过程中遇到的幸福与美好治愈。影片通过以千年为尺度的时间跨度,以及千年之后未来人观测的过程,让处在快速发展时代的我们体会过程与初心的美好。行业变革、企业转型、个人境遇改变.时代洪流,泥沙俱下,为了不被时代抛弃,人们不得不快,为了效率只追求结果。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提醒人们,不要因为结果“有缺”,就放弃追求“圆满”的过程。

影片也试图探讨传统节日对于现代人的意义。未来人0815需要执行这个《中秋观察报告》,暗示着节日在他所在的时代已经消亡,节日的情感与内核已经丢失。反观当下,年复一年的节日似乎也变得越来越“无感",氛围一点点变淡,价值更多体现在假期和促销,节日在未来是否会像未来人的世界那样最终“失传”?

对此,影片也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。冷峻的未来人最终被打动的前提,是他透过观察与记录,重拾了中秋节背后的内涵和情感。对于今人而言,结合今时今日的处境,传承节日的内涵和情感,或许是让节日继续流传的最佳途径。从这个意义而言,腾讯新闻与碧桂园共创这部公益微电影本身,就是传承传统节日的一次绝佳示范。

与450万业主共赴美满团圆

从古至今,每个时代的人面对的处境不尽相同,但都同样面对着月亮的阴晴圆缺。而乐观的中国人不改追寻尽善尽美的初心,对美好家园的经营也永无止境,这从影片中居住环境的演变就可见一斑。

远古时代的先民居住在山洞中,身着兽皮茅草。周天子祭祀的祭坛由两个方形的土堆叠起,城外庄稼丰收,远处建筑若隐若现。苏轼所在的宋代,喜欢把园林意趣融入室内,书画、家具、文房器具、陶瓷、尊彝、赏石等组合陈设,呈现出清新雅致的意境。而现代楼房,则是碧桂园的专业领域。

从山洞、茅草屋、木屋再到现代楼房,房屋居住环境随时代而变化。时代发展、科技进步,人类居住的环境越来越舒适,背后的推动力是人们对家、对栖息之所的美好追求。

“家圆团圆碧桂园”是碧桂园倡导的品牌主张。以领先科技实力,为人们营造舒适氛围,提升服务品质,这是碧桂园对家和团圆的态度。不同时代的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一直在变化,碧桂园始终为“让社会变得更美好”做着不懈的努力和探索,携手450万业主共赴美满团圆。

中秋节是中国人处理人和自然规律关系的一个缩影,对天象的敬畏、对丰收的庆祝、对情感的寄托万千心境都在那一轮圆月中。2022年的中秋节,腾讯新闻与碧桂园联合共创《中秋观察报告》,致敬奉献、致敬收获、致敬成就,致敬每一时代下的奋斗与圆满。


参考资料

2022年9月9日,腾讯新闻与碧桂园联合共创的中秋公益微电影《中秋观察报告》正式上线。影片以一个千年之后的未来人视角,站在未来的时空、以高阶文明的维度,通过对不同时代中国人与中秋节的观察和记录,表达了对“圆满”的美好追求,同时接纳“不圆满”的中华哲学智慧,邀请每个人共赴“圆满”。

来自3022年高阶文明的《中秋观察报告》

1000年之后,也就是3022年,未来人0815特意选择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降临月球,他带着最先进的超时空望远镜,独自执行一项特别的任务——观察并记录新生代第四纪人类文明,破解“月亮崇拜之谜”。

随着望远镜刻度和角度的调整,他看到了远古、西周、唐朝、宋代和现代五个不同时空片段,记录下不同时代的人类与月亮的关系变化,并最终被人类先辈的“团圆文化”深深感动。

上古时,先民在月圆时拜月,表达他们敬畏自然与生命的初心;西周时,天子率群臣在秋分祭月,表达对丰收的感恩;到了唐朝,壮志未酬的李白正月下独酌,他举杯邀明月,以洒脱扫去失落与阴霾;而在北宋,苏轼因为思念弟弟正对月赋词,“千里共婵娟”的真情让0815若有所思;到了现代,一个用望远镜望月的孩子眼中映出了月亮,也映出了阖家欢乐的中秋团圆饭,幸福温馨的画面令0815对中秋节心生向往,在原地沉思良久。

这部《中秋观察报告》另辟蹊径,创新性地采用了科幻手法,站在未来的高阶文明视角科普了中秋的演变,大开脑洞的同时不失文化沉淀。同时,从月球出发的“第三视角”也带给观众更多的启发。而从一开始的冷峻与不耐烦,到最后被人类的团圆文化感动,未来人0815对中秋的态度转变,也传达出中秋这个节日所蕴含的情感力量。

在短短4分多钟的篇幅里,微电影串联起5个不同时空的中秋故事,为人类的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新颖的解读,更在细节上细心考究,仿佛身临其境与先辈们进行“隔空对话”。片中每一时代过中秋的方式、每一幕的场景都根据典籍记载复原,有记可查,有载可考。无论是中秋这个节日的日期演变,还是节日承载的功能与仪式的演变,抑或是片中的服装、化妆与道具,这些细节背后都蕴含了出品方的匠心,更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染力与代入感,使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,增强文化自信。

在画面视觉上,微电影刻意采取了上下分屏的设计将画面一分为二,通过上下的互动深化主题。上方的画面呈现月球场景,代表着高维视角,也是旁观者视角,暗喻着用超越时空之外的视角来看待中国节日。下方画面则呈现地球场景,这种视角是当局者视角,代表着正常时间流动之下的视角,也暗喻着以“过程”的方式看待中国节日。当画面的上下边界越来越淡、画面色调逐渐变暖之时,全片的情感也随之推向高潮。

阴晴圆缺之中,“身在栖息之所,心有安放之处”

借助中秋这个特殊的节点,基于当下的社会环境与大众情绪,《中秋观察报告》表达的核心主题是对“圆满”的美好追求。

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”。无论是一次旅行计划的取消,还是一位亲朋故友的逝去,人生不如意之事有十之八九才是常态。

当明白“圆”不是轻而易举,对“圆"的追求才更显珍贵。实际上,接受“不圆满”、追求“圆满”也是中国哲学的智慧,是世世代代传递的价值观——哪怕处在阴晴圆缺中的世事变化之下,人们依然盼望“花好,月圆,人常在”,期盼家庭美满、永远心怀美好团圆——“身在栖息之所,心有安放之处”。

未来人0815起初只知道完成任务,为了尽快获得结果显得不耐烦,最终却被过程中遇到的幸福与美好治愈。影片通过以千年为尺度的时间跨度,以及千年之后未来人观测的过程,让处在快速发展时代的我们体会过程与初心的美好。行业变革、企业转型、个人境遇改变.时代洪流,泥沙俱下,为了不被时代抛弃,人们不得不快,为了效率只追求结果。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提醒人们,不要因为结果“有缺”,就放弃追求“圆满”的过程。

影片也试图探讨传统节日对于现代人的意义。未来人0815需要执行这个《中秋观察报告》,暗示着节日在他所在的时代已经消亡,节日的情感与内核已经丢失。反观当下,年复一年的节日似乎也变得越来越“无感",氛围一点点变淡,价值更多体现在假期和促销,节日在未来是否会像未来人的世界那样最终“失传”?

对此,影片也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。冷峻的未来人最终被打动的前提,是他透过观察与记录,重拾了中秋节背后的内涵和情感。对于今人而言,结合今时今日的处境,传承节日的内涵和情感,或许是让节日继续流传的最佳途径。从这个意义而言,腾讯新闻与碧桂园共创这部公益微电影本身,就是传承传统节日的一次绝佳示范。

与450万业主共赴美满团圆

从古至今,每个时代的人面对的处境不尽相同,但都同样面对着月亮的阴晴圆缺。而乐观的中国人不改追寻尽善尽美的初心,对美好家园的经营也永无止境,这从影片中居住环境的演变就可见一斑。

远古时代的先民居住在山洞中,身着兽皮茅草。周天子祭祀的祭坛由两个方形的土堆叠起,城外庄稼丰收,远处建筑若隐若现。苏轼所在的宋代,喜欢把园林意趣融入室内,书画、家具、文房器具、陶瓷、尊彝、赏石等组合陈设,呈现出清新雅致的意境。而现代楼房,则是碧桂园的专业领域。

从山洞、茅草屋、木屋再到现代楼房,房屋居住环境随时代而变化。时代发展、科技进步,人类居住的环境越来越舒适,背后的推动力是人们对家、对栖息之所的美好追求。

“家圆团圆碧桂园”是碧桂园倡导的品牌主张。以领先科技实力,为人们营造舒适氛围,提升服务品质,这是碧桂园对家和团圆的态度。不同时代的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一直在变化,碧桂园始终为“让社会变得更美好”做着不懈的努力和探索,携手450万业主共赴美满团圆。

中秋节是中国人处理人和自然规律关系的一个缩影,对天象的敬畏、对丰收的庆祝、对情感的寄托万千心境都在那一轮圆月中。2022年的中秋节,腾讯新闻与碧桂园联合共创《中秋观察报告》,致敬奉献、致敬收获、致敬成就,致敬每一时代下的奋斗与圆满。

标签: